<<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這是多年前淨空法師講於邁阿密, 由台南淨宗學會印贈;
我樂於將其中第八章, 佛法的教學藝術
部份文字摘錄於此與朋友們分享 :
<< 佛當年在世到處講學,
跟周遊列國的孔老夫子沒有兩樣.
在印度的時候, 佛這個大團體,
那一個地方邀請, 就到那個地方去;
講一個時期之後, 別的地方邀請, 又去了, 所以都不是久住.
佛不是一個人去, 是帶著一千二百五十人,
所以邀請也很不容易,
那真的要有財力, 有物力.
佛法傳到中國來, 才有寺院, 叢林, 才有固定的住處,
因為佛教是中國帝王迎請到中國來的.
在印度, 社會大眾對托缽的僧人很尊敬, 都恭敬供養;
而中國人當托缽是『要飯的』,
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
僧人, 是皇帝迎請來的客人,
皇帝又拜他做老師, 那有讓皇帝的老師到街上去討飯的道理呢?
所以佛法到中國來之後就變成中國化了 -
不再托缽, 不再樹下一宿了,
蓋好房子給他們居住, 而且宮廷派專人侍候供養僧人,
使僧人不要再為了生活那麼辛苦 !
到唐朝的時候寺院發展成叢林,
百丈大師跟馬祖 ( 不是媽祖廟的媽祖 ) ,
是叢林制度的二位創始人.
馬祖是禪宗道一禪師, 俗姓馬, 是禪宗第八代祖師,
六祖惠能大師的徒孫.
『馬祖建叢林, 百丈制清規』,
叢林中的一切規矩都是百丈大師草擬的,
他們兩個人建立了中國叢林.
叢林是甚麼呢? 就是佛教大學. 是真正有規模, 有制度,
把佛教教學制度化了;
不像從前是私人私塾式的互相傳授,
規模很小, 也沒有一個制度.
從馬祖之後, 中國佛教走上了制度化 - 變成大規模的學校.
叢林很多都變成了專科大學,
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 是外國沒有的.
叢林的教學, 講學, 教材, 教法,
沒有一樣不是達到最高藝術境界.
我們從經典, 音樂, 雕塑, 佛像, 建築, 供具, 以及其他種種,
只要稍微留意, 都能夠發覺這些完善的教學.
那麼到今天這許多非常美善的教學, 現在也都失傳了.
現在的佛門梵唄, 實在講, 都已經變質了, 都不如從前的完美.
佛教在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
不只是缺乏藝術人才! 佛教藝術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養,
如此, 他所表現的東西才是活的, 才有真正的內容.
像世間的藝術一樣, 如果不充實哲學的內容,
他創造的東西就不能盡善盡美.
所以一幅畫, 一首詩, 或一首曲子,
一定要蘊含高度的哲學修養在其中,
才能顯現出真善美慧.
今天佛教梵唄詞句都是古人做的, 意境都很高啦,
因為唱的人心不清淨, 所以唱出來音也不清淨.
因為心靈沒有達到證悟的境界, 所以唱了不但不能引發靈感,
反而顯得俗不可耐啊 ! 甚至於還不如基督教的聖詩,
那樣能夠感人, 這是佛教之衰!
佛教人才的缺乏, 不是佛教沒有內容, 不是佛教沒有真實的東西,
實在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
以繪畫, 雕塑藝術而言, 諸位如果到大陸看過敦煌壁畫,
雲岡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發現的石經,
便可以體會到中國佛教藝術的偉大和壯觀!
石經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代表作, 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發現的,
比我們現在的大藏經, 內容還要豐富得多.
晚期翻譯的經典, 有些還沒有收入藏經, 石經全都收進去了.
石經是用大塊的厚石扳, 兩面雕刻,
每個字, 有大姆指這麼大, 字體非常之美,
整部大藏經雕了四百年! 這樣的工程, 實在不亞於萬里長城!
最近被發現的是一部完整的, 一共有幾萬塊石頭,
分藏在七個山洞裡,
大概還沒有完全拿出來, 所以只開放兩個,
我們進去參觀, 真是歎為觀止! 不能不佩服古人之用心 -
怕佛教經典遺失,
用這個方法保存佛經傳給後人.
他們對後世的子孫真正是盡到了責任.
佛教寺院的體系好像學校和博物館的結合體.
我們現在是博物館跟學校分開,
它是博物館跟學校合在一起, 這是一種特殊的結構體系.
佛教所有的一切藝術, 都具有高度的教學藝術,
不能夠把它看成是單純的藝術品;
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 很高的靈性智慧,
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來, 領會不到的.
以佛菩薩的造像而言,
有很多人看到佛教這麼多的神像,
便以為這是低級宗教, 是泛神教;
人家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 - 唯一的真神.
他不知道, 也不暸解佛教所供養的諸佛菩薩不是神,
是代表法門的.
世間有無量無邊的事, 無量無邊的理,
用一個形像, 一種方法是無法完全表達的,
所以用許許多多不同的藝術品來表達,
佛教藝術在教育上特殊用意暸解了, 便不會把佛教當作是神教;
真正清楚了, 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
<< 佛寺院沒有一樣不是教學. 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義.
佛前供一杯水, 有什麼意呢? 表法的呀! 水是乾淨的, 清淨的,
代表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乾淨; 水不起波浪, 是平的,
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平, 一樣靜.
看到這杯供水, 就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樣的清淨, 平等.
佛前供花, 花代表『因』, 開花後就結果; 花代表六度萬行.
供果, 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呀,
是教我們看到『果』時, 就能想起
『希望得什麼樣的果報, 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
所以佛門一切設施, 供養, 處處都是提醒, 教育自己啊.
佛菩薩不聞, 也不吃,什麼都不要啊 !
再者, 『燈』代表智慧, 光明, 『香』代表戒定真香.
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 沒有一樣不是教育.
現在學佛的人, 對這些教育意義, 統統不知道.
為什麼要燒香? 為什麼要供這些東西? 都不知道啊,
所以信佛統統都變成迷信.
社會上有人批評學佛的人『迷信』,
更有人說學佛的人都是神經病.
他說得沒錯啊 ! 多少學佛的人真沒有弄清楚啊.
如果自己清楚了, 再跟他們講解清楚, 相信他們也要學啊.
我就是這樣清楚地把佛法介紹到中國大陸,
他們說 :『這麼好的東西, 我們都不曉得.』
他們也想學佛啦!
總而言之, 佛法是以真實的智慧, 無量的大覺,
幫助一切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
真正的快樂, 這是離苦得樂.
佛以無盡的悲心, 教化一切眾生.
自古至今, 無論是顯教, 密宗, 或是那一個宗派, 那一個法門,
在佛教史裡, 每一個朝代, 依照這些理論, 方法修行的,
成果都非常殊勝,
這是真實不假的呀.
這一代是衰落了, 迷失了, 真正的佛教不知道了,
所以成果比較少, 比較暗淡!
要知末法時期, 眾生業障比較重,
所以念佛法門特別的殊勝方便.
念佛的殊勝, 就在它簡單容易,
不需要很常的時間, 也不需要任何儀式.
無論什麼人, 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
所以這一個法門, 在近代成就的人特別多. >>
<< 淨宗要成就, 諸位一定要記住
( 這再特別提醒諸位同修) , 五經一論是理論的依據;
經典上明白告訴我們『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這是重要的方法.
只要依據理論, 掌握方法, 我們沒有不成就的,
這是說修行果德的殊勝.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 :『本覺本有, 不覺本無.』
『迷, 邪, 染』, 這是惡業! 是本來沒有的.
『佛性正知』這是至善, 是本來有的.
本來有的, 當然可以恢復; 本來無的, 當然可以把它斷掉.
『罪業』是迷, 是邪, 是本來沒有的 ! 當然一定可以消除;
『佛道』是本有的, 所以佛道一定可以證得.
在理論上我們找到了根據, 證實業障確實可以消除;
所以我們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心中的舊習, 惡習掃除;
再用苦行來堅定我們的志向;
用真誠懇切的心念佛, 時間久了, 自然得念佛三昧
( 即是一心不亂 ) ,
這個時候身心自在, 萬境如如, 這是功夫現前成就.
往生西方, 實在講, 自在往生啦.
什麼叫自在呢? 想那一天去就那一天去,
想在這世間多住個幾年也不妨礙,
這叫自在啊.
人家能夠得到, 我們為什麼得不到?
不是我們得不到啊! 是我們的功夫不夠.
那麼也許大家要問 :『那要念多久功夫才夠呢?』
我老實告訴你, 根據古來的經驗,
許許多多的人, 三年就夠了, 就自在啦.
那個時候, 你住在這個世間不必害怕了, 心安理得.
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戰, 原子彈在頭上爆發,
你那時笑咪咪的 :『嗨! 我到極樂世界去了.』
不受苦, 不驚不怖, 真得自在了.
這才是經上講的 :『惠予眾生真實利益.』
歐陽竟無大師說 :『當知佛法, 方便多門, 不拘形式.』
正面教學有利益, 就用正面的;
反面教學有好處, 就用反面的;
可以用順境, 也可以用逆境,
但是它只有一個目標 – 利益眾生,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 離苦得樂.
如果打罵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打罵也可以是教學的手段;
像禪宗的棒喝, 那叫真正的慈悲.
反之, 一切虛妄的, 感情的, 迷惑與執著, 統統都不是佛法,
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希望各位學佛都能遠離迷惑, 執著,
朝著『破迷開悟, 離苦得樂』的正確目標邁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