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科學、哲學與佛法

 一些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佛法的人可能会被一些民间现象所误导,
认为佛法是“迷信”,是“宗教”;但真正深入研究过佛法的人,才豁然明白——
原来,佛法是至 高的终极科学和哲学,是究竟圆满的真理,是“智信”而不是“迷信”,
信佛是信“智慧”,学佛是学“智慧”。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他对佛法智慧有相当的认识,他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当然,佛法所揭示的智慧真理,远远超出现代人类所探索研究出来的科学和哲学,
佛法是“宇宙万物、时空生命”的终极真理。
有人可能会说:“啊!真的是这样的吗?怎么和我以前了解的佛教迷信有些不同?”
很多人对佛法都有这种误解,因为没有去深入学习过佛经,
只是被一些民间的现象所迷惑,从而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和态度,
过于主观,而非客观。
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
”很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有学习佛法,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佛法到底宣说了一些什么样的哲学和科学真理。
玄奘大师传译的观世音菩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是流传很广的一部短小而精华的佛经,其中说到“眼、耳、鼻、舌、身、意”
和“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分别是指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思维”,
这六者形成了一个“人”,组成了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身心工具。
 “色、声、香、味、触、法”分别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思维”
所感知和认识的世界万象,眼睛感知“物质色相”,耳朵感知“声音”,鼻子 感知“气味”,
舌头感知“味道”,身体感知“触觉”,意识思维辨别认识“万法”。
“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哲学中所说的“主观世界”,
“色、声、 香、味、触、法”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客观世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主要是讲“空性智慧”的,“般若”是古印度文的翻译,
就是“智慧”的意思;
“空性” 是“宇宙万物、时空生命”的本原。
哲学“本体论”中有一种论点,认为万物有一个根本的本体,
一切万物都由本体显现而来,这与佛法有一些相似。
《般若波罗蜜 多心经》说,“眼耳鼻舌身意”等主观世界与“色声香味触法”等
客观世界,都是由“空性”而来,由“空性”所显现,
“空性”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本原,
通达了空性,就有了通达宇宙万物的大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所以,佛法是终极的哲学智慧!
当然,佛法不只是一门停留在纸面上的学问,佛法是“实证”的科学和哲学,
要通过实际修行,而“禅定”入宇宙生命的本原——空性,彻底实证空性后,
就拥有了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宇宙终极大智慧。
观世音菩萨原本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她通过修行佛法,
“禅定”入空性,而具有了大智慧力和大神通力,
并大慈大悲地把她所觉悟的终极大智慧教导给我们,
于是宣说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在把她所觉悟的宇宙生命真理教导给我们,
让我们去学习和实践这种真理,让我们也能成为终极智慧的觉悟者,
成为终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成为佛菩萨。
人是迷失了的佛,佛是觉悟了宇宙 终极真理的人。
佛菩萨能保佑我们,无非是佛菩萨运用他们觉悟“宇宙生命”后所具有的
大智慧力和大神通力,来慈悲地保护我们,帮助我们。
正如同,掌握了人体 医学知识,就能治疗疾病;
掌握了飞机制造技术,就能让人飞上天空;无非就是哲学中常说的“按规律办事”,
只是佛法所觉悟的“宇宙生命真理”,远远超出现代 人类探索研究出来的科学和哲学。
科学家和哲学家总是发现,当他们“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好像一个圆,“知道的”这个“圆面积”越大,“不知道的”圆外的面积也越大,
所以,不断求知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常常是带着疑问和遗憾去世的,
因为永远不能穷尽宇宙万物的真理,而且宇宙万物是无量无边的。
科学哲学,通过对“宇宙万物”不断地“实践认识、思维研究”来探索真理,
而佛法并非如此,佛法不是去永无止境地“实践和认识”无量无边的宇宙万物,
也不是 通过头脑的“思维研究”,而是直接通过“禅定”,入“宇宙万物”的本原——空性,
这样,就通达了一切宇宙万物的终极真理。
因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空性,所 以,彻底禅定入了“空性”,
就自然知道了一切宇宙万物的终极真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地球上人类所“没有见闻过的、根本无从知晓 的”事物现象,
比“见闻过的、或科技仪器探知的”,要多千万亿倍,
而头脑的思维研究又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走“实践认识、思维研究”的路子,
是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宇宙万物的“终极真理”的。
只有通过佛法“禅定”的方法,直接禅定入宇宙万物的本原——空性,
才能彻底明白宇宙万物的“终极真理”,这在佛法中,叫 做“明心见性”,或称为“开悟”,
开显觉悟了“宇宙万物、时空生命”的本体、本原——空性。
三千多年前古印度一个王国的王子“悉达多”,
就是通过禅修而觉悟了宇宙生命的终极科学真理,
成为了“释迦牟尼佛”,成为最高的终极科学家、哲学家——佛。
空性是无相的,没有形象,不可以用感官去感知,没办法用头脑去思维想象,
因此才称为“空”,但正是因为宇宙本原是“无相光明的空性能量”,
所以,才能产生宇宙千差万别的“万相”;如果宇宙的本原有一个固定的“相”,
那它就不能显现宇宙万物的“万相”。
“空性”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本原能量”,是“无相光明”的能量;
一切“宇宙万物、时空生命”的现象界,都是由“本原能量”所产生,由“空性”所显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色”是古文,不是“情色”的意思,而是“物质 现象”的意思。
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空性能量,空性能量就是一切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观世音菩萨把她修行佛法所觉悟的宇宙生命“终极真理”,慈悲地教导给我们,
让我们也觉悟这宇宙万物的“终极真理”,成为有大智慧力和大神通力的佛菩萨。
观世音菩萨有大神通力,能够千变万化,能够救苦救难,
但这种神通力也无非是宇宙“终极真理”的一种展现和运用而已,
每一个觉悟宇宙“终极真理”的人,都能拥有这种大神通力,成为慈悲智慧的佛菩萨,
成为最伟大的“终极”科学家和哲学家,成为宇宙中最高等的智慧生命。
霍金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科学名著《时间简史》中提到了“时间旅行”,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理论上已经证明了人进行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时间简史·第十章·虫洞和时间旅行》说:“1949年库尔特·哥德尔
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允许的新的时空,
这首次表明物理学定律的确允许人们在时间里旅行。
”然而, 科学家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旅行”,只是理论上有了证明。
佛法是“实证科学”,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高僧“智者大师”,曾深入禅定,突破了时空,
回 到了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讲《妙法莲花经》的时空中,
看到释迦牟尼佛正在给很多人讲《妙法莲花经》。
古代西藏地区有一位佛法大师,叫“莲花生大士”,他在禅定中见到未来的事物,
于是预言未来会有“铁鸟升空”,也就是现代的飞机。
古代没有“飞机”这个事物和名词,所以用“铁鸟”描述。
时间和空间, 都是由“空性”显现,
所以,深入空性禅定的佛法大师,就能够突破当前的时空,进行真正的时间旅行,
而不只是停留在现代科学的理论研究阶段。
当代的一些佛法大师也有这种突破时空的能力,
比如:笔者本人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而给一位远在其它省市的佛法大师打电话,
大师当时边跟我通电话,边告知我身体哪里出了什么 毛病。
大师说的竟然和我到医院检查照片的结果完全一样,甚至比医院的检查照片还清楚。
当时,我很是吃惊!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能“突破空间障碍”的高人,
远在他方,却能一清二楚地看到我的身体里面。
这也是我真正开始有些相信“佛法科学”的发端。
后来,我又认识了一位本地的佛法高人,两位大师彼此不认识,
但在 我的请求发问下,都说了我的前世,两位大师竟然说的大体一致!
这让我不得不相信佛法“突破时间”的科学性。
我前几世中,有一世曾经做过大富大贵之人,还有 一世曾经在西藏的寺庙出家为僧。
这也让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除了喜欢“汉传佛法”以外,
也特别喜欢西藏地区的佛法。
原来,自己前世曾经在西藏地区的寺庙出家修行过……
另外,现代前沿科学开始研究“多维时空”,《时间简史》中也提到了“多维时空”。
每一类生命所存在的时空,在佛经中称为“法界”,
不是只有人类生存的这个三维空间的,有高维的时空和生命,
佛菩萨是比人类更高维的高等智慧生命。
佛法是最高等的生命科学,比如,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说人有“神识”,
或叫“灵魂”,现代科学家也验证了这个真理。
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因研究灵魂存在及轮回的论文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
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 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
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
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
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其实,有些幼年的孩童,常能看到死去亲人的灵魂。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一些孩子,在家里的老人刚去世不久时,
常能看到已经过世的老人在家中游荡和看望。
现代的心理学,把人进行深度催眠,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
人就能回想自己已经忘记的小时候的事;
进一步回溯,又能回到自己灵魂来投胎时的情形;
再往前回溯, 就能回到自己的前一世生命。
著名的科学纪录片《探索·发现》,拍摄记录了好几位能回忆自己前世的人,
有的人还回到自己前世生活的地方,找到自己前世的亲 人,说自己前世叫什么名字,
父母是谁,这让他前世的亲人大为吃惊。这些当代心理学和科学的发展,
都验证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多年前所宣说的“前世今生的轮 回”。
关于人今生生命的形成,佛经中有一本《佛说入胎经》,
释迦牟尼佛在经中宣讲了人在母胎中的发育阶段和状况,
这与现代医学仪器的观测结果完全一致。人 的彻底死亡,其实就是灵魂离开了肉体,
比如一些安详去世的老人,去世时,就好像睡着了一样,
肉体没有任何的损坏,但灵魂却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不能动 了,
不再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也不流动了,身体就会慢慢发青……
这就如同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一样,没有了软件,电脑就不能运转了。
肉体就是硬件,灵魂就 是软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轮回的,
只能随着业力能量的牵引而投胎,但修为很高的佛法高僧,是可以自我控制的。
很多人都知道西藏“转世 活佛”的事情,比如“班禅大师、大宝法王”等等,
这些大德高僧从小就显示出不同一般孩子的超人智慧和品性,
他们为了普度众生而不断在人间转世。
西方心理学和生命医学研究了很多“濒死体验”现象,有的人在医院做手术时,
自己离开了身体,看着医生和护士在对他的身体做抢救。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9岁那年
就曾经历过一次“灵魂离体”的体验。
当时他在意大利前线的救护车队服役,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时分,
一枚弹片击中了海明威的双腿,使他身受重伤。事后他告诉他的朋友盖伊·希科说:
“我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躯体内走了出来,
就像拿着丝手帕的一角把它从口袋拉出来一样。丝手帕四处飘荡,
最后终于回到老地方,进了口袋。”
笔者本人的一个朋友,是位企业家老板,也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
他曾在一次车祸中,头骨被撞裂,被医院紧急抢救。在身体被抢救的过程中,
他的灵魂却到了另一个时空,看到了很多被车撞死的人,还有 个官模样的人过来,
拿着一个本子翻看了一下,
对他说:“没有你,你还有事要做,时间还不到。”之后,他就醒来了,睁开眼,
看到医生护士们正在抢救他。
中国天津安定医院院长冯志颖,是天津市卫生系统精神病重点发展学科学术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冯教授与同事们曾一起对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幸存者
进行了近百人的“濒死体验”调查研究,
总结了一些“濒死体验”的现象和境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
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后, 总结出十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濒临死亡”的体验和感受。
这些现代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的调查研究成果,跟佛法里说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想具体了解的人,可以网上搜 索“濒死体验”。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有“潜意识”,“意识”相对“潜意识”来说,
只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说,人有“第八识”,“第八识”如同 一个大仓库,
存储了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中的“深层记忆”。
当今世界,国内外很多的心理学家都在学习佛法中的“法相唯识学”,
并用“法相唯识学”原理来调节和 健康人的心理和生理,效果显著。
这门学问是由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宣说的,
深层解释了人的心理、生理现象和宇宙万有的根本。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说物质也有“法性”,有“生命性”,能“见闻觉知”,
有“感知力”,
现代科学证明了这种真理。
日本I.H.M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主持研究了“水结晶”现象,分别让水“看”和“听”。
研究员在装水的实验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
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
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
在让水“听”音乐的实验中,“听”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水,结晶美丽工整;
而听莫扎特《第 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中国载人航天火箭总指挥刘宇说:“我认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包括火箭在内。
”火箭发射前,他们会去与火箭 告别,默默祝福,
并在火箭的关键部位跟火箭真挚地说:“好好干。”
现代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水,发现水中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
三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没有显微镜,却有“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的教导。
“八万四千” 是略指,是古印度文的一种用法,就是“千千万万”的意思。
佛以天眼神通力,观看一钵水里,有千千万万的“微生虫”,
意思是说,一钵水中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
近代科学的发展,验证了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教导。
“全息理论”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认为“部分即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其实,三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早已说过这样的道理,
佛经中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当然,佛经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的含义和境界,比现代全息理论要深广得多得多,是终极的宇宙科学。
现代的人们已经越来越相信了“外星人”的存在,
毕竟,地球上的人类不至于狂妄到认为,在无量无边的宇宙星系中,
只有地球这样一个星球才有人类。
三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没有任何的天文仪器和航天器,
却早已宣说了“外星人”的存在。
佛经中经常说到各个“部州”的人类(“部州”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宇宙星系星体”),
每一部州的人类在长相、寿命和生存状态上,差别很大。
佛经中经常说“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指三个“千”的连续相乘,也就是“10个亿”,
“三千大千世界”是由10亿个“单位世界”构成,一个单位世界是 一个星系,
“三千大千世界”,用现代天文学的语言来说,也就是10亿个星系的意思。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育各类低等生命、慈悲普度众生”的区域,
我们这个地球,只是释迦牟尼佛进行“宇宙生命教育”的无数星球中的一个而已。
佛有无数的分身,可以分身到宇宙中无数的星球上去,教育那里的人类和各种 生命,
普度那里的众生。三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早已宣告了“地心说”等宇宙学说的错误,
不用等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当然,现代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告诉我们,
“日心说”也是很有局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这和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的教导完全一致。
佛是宇宙中最高的“教育家”,把宇宙生命的终极科学真理教导给人类,
教导给各类低等生命,让人成为“宇宙终极真理”的觉悟者,
成为“远离各种痛苦、获得永恒快乐”的高等生命,
成为与佛菩萨一样的慈悲智者。
所以,佛经中常说:“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
佛在佛经中说到宇宙中有无数的各种形状的世界,
比如回转形的、轮辋形的、莲花形的等等,
这在现代天文学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天文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等各种科学仪器,
发现了宇宙中各种形状的星系,比如,银河系是回转形的,
距地球两千八百万光年的“宽边帽星系”是轮辋形的,
命名为PKS285-02的年轻星云是 莲花形的……
(各种世界,具体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佛在佛经中说世界有“成、住、坏、空”,也就是“生成、持续、坏失、空无”的意思,
现代天文学已经知道星系星体都会有“生成、持续、坏失、空无”四个过 程。
当然,我们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也有这个过程,不过不用担心,
那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佛经中用“劫”来描述。
佛经在“大”上讲了广阔无边的星系世界,在“小”上也讲了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
现代科学用高科技仪器能够观测到物体是由小微粒构成(原子及更小的微粒子 等),
其实,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说过这个道理,佛经中称为“极微”,
但佛经中还有更深入的讲说,说“极微”最终只是“空性能量”所变现的,
宇宙万物 只是“能量状态”的变化和显相而已。
关于这一点,当代科学的“相对论质能互变(E=MC2)”、“量子力学”与“弦理论”,
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量子力学”发现物体具有“波粒二象性”,
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 的特质。“波”是能量波动性,“粒子”是具体的形质性。
当然,量子力学中的能量波动性,还不是佛法中的终极的空性能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
”“色”是有形的物质现象,“空”是无形的空性能量,
一切“有形的物质”都是由“无形的空性能量”所产生的,宇宙无非是能量,
一切生命万物,无非是能量不同状态的显现而已。
佛菩萨有大神通力,能够随意变化形象,其实就是运用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的终极科学原理,达成物能转化。
佛法中有严密的逻辑学和辩论学,称为“因明”,主要宣讲“人如何认识世界”、
“逻辑推理原则及论证规律”等。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说道:“辩证的思维 ——正因为它是以
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
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中文版第112页,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佛法中有“五明”学,分别是“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
“因明”是“认识思维 逻辑学”;“声明”是“声音语言文字学”;“医方明”是“医学知识与技术”;
“工巧明”是“各个领域知识和技能”,
比如数学、艺术、天文、地理、农业、工业、商业等等;
“内明”是“宇宙生命的终极真理——佛法”。
有智慧的人会发现,佛法的五明学涵盖了人类的各个领域。
著名的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是“概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提出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验,对物质粒子的“实在性、恒常性”观念造成了冲击。
薛定谔说:“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
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
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出自《科学与人文学》,
剑桥大学出版社,1951。)
佛经中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是讲物质精神现象的极微细的生灭真理——
瞬间产生,瞬间消失,刹那刹那,生生灭灭。现代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开始证实佛法中所说的科学真理。
天体物理学家“劳伦特·诺塔尔”,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主任,
多次获得法国的各类科研或论文奖。他创立了标度相对论(Scale Relativity),
旨在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统一起来。
劳伦特·诺塔尔曾说:“有些哲学家走得更远,他们得出结论说,
无论物质还是意识,任何事物都不是固有存在的。
如果我们追溯这一思路的历史,似乎最初出现在东方思想中,
是由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佛的俗家姓名)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讲有《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其中结合当代最前沿的物理学发展证明了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的佛法真理,
包括“相对论、量子理论、弦理论”等等,并说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
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朱清时院士与姜岩还共同著有《东方科学 文化的复兴》,
回答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提出东方科学与文明必然复兴的观点,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为书作序,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首发式上为与会者签名。吴老在评价《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一书时说:
“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振奋人心的一件大事,
必将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重重波澜。”
(载于《人民日报》2004年05月20日 第十四版)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
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博士(科学技术哲学),
著有《多重视野中的佛教与科学》,
其中阐述了“佛教是富有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宗教”、
“佛教与科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等观点。
曾教研于天津大学和北京邮电学院的“黄念祖”教授,同时也是佛门中的大修行人,
著有专讲“阿弥陀佛”的《无量寿经解》,还有《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等著作,黄教授说: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曾在1985年和1991年
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著有《佛教与人生》、
《心经与生活智慧》等作品。潘宗光校长曾于星云大师佛光山短期出家,
他说:“一九九五年,找到台湾佛光山参加了‘七日短期出家’……
后来,我又利用余暇到缅甸的宣隆寺、台湾的法鼓山接受禅修集训。
通过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我又获得了更深一层的心灵体验。
因此,这几年来,我亦养成了早起打坐的习惯。
”潘宗光教授非常自豪地说: “在香港,我是第一个公开说自己是佛教徒的科学家,
而且很高调。”潘教授还在香港成立了“智度会”,向很多知识分子、
专业人士介绍佛法的高深科学性。
潘教授曾引用孙中山先生和爱因斯坦的话来讲说科学、哲学与佛法的关系。 
台湾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林崇安”教授,既讲授太空物理学、科学哲学,
也讲授佛法,是佛门中的在家居士。
他最初于当代高僧“净空老法师”处听学《金刚经》、《华严经》等佛经,
后于西藏上师处学习西藏密宗,并参加过泰国等地的南传佛法禅修,
著有多本佛法书籍,如《佛教教理的探讨》、《佛教因明的探讨》、
《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论》、《内观禅修手册》、《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等等。
陈国镇教授,是台湾东吴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物理学、光学、量子力学、
经络的电性与应用”等学科。他在“佛学与科学”上的论述有《从现象中看空性的展现》、
《无限》、《活性与佛性》、《法尘的存在与自然科学》、《一即一切》等。
陈教授在《无限》中说道:“无论数学或自然科学里,都要用到‘无限’的体会,
以超越‘有限’的限制,使心灵不受对象的羁绊而能任运自如。
佛学的研究要从有限的思维方式,进入无限的直觉经历,才足以与科学相互阐发,
蔚为大乘佛法。”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王守益”教授,既教研物理科学,又学习佛法,
著有《由现代实验数据探讨佛家六道轮回存在问题》、《物理与佛学》等。
日本科学家“松下真一”,曾在德国汉堡国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统一场论”等
研究工作十余年,他发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竟然验证了数千年前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所宣说的真理,并著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
松下真一说:“这实在很奇怪。
正是现代物理学(元质点论)的真理,并用实验加以证明。
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样,不是令人惊叹吗?”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在其《物理学之道》
(中译本名为《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
“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宇宙观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观点有内在的一致性,
并且完全互相协调。”还说:“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之间,
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牛实为”教授,是国际张量数学学会会员。
牛教授的研究涉及数学、隐序物理学、生态学、智能科学、心灵学等多个领域,
其学术著作有《高等数学基础》、《张量几何学》、《人文生态学》、
《冲击波、孤立波与人》等,曾多次应欧美科研机构邀请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牛教授对佛法的研学也很深入,
是佛教大德“诺那上师”的弟子,是一位修行佛法的老居士。
牛老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佛法修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以架起科学与佛学、西方和东方、传统文华与现代文化的桥梁为使命,
用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混沌动力学、耗散结构理论、心理学等
世界最新科研成果来揭示高深的佛法智慧。
他在《人类自性问题》一书中,引述科学上的引力场理论,
对佛教“业力”问题给予了新的诠解,他认为业力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外界物质与意识场的作用,逐渐形成业力场。
又由于业力 场的次级效应,辗转相因,导致业力根深蒂固。
”他在《论科学与佛学的内在关系》 中说:“佛学的认识论是从整体上研究物质世界
与生命现象的本源问题,其中包括了意识、思维与整体智能的关系,
以及意识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为了认识这些 问题,
很多佛学实践者长期进行无我双忘的修炼,排除一切干扰,开发整体性智能。
”牛教授在书中还说到,一些新兴的科学和著名科学家的思想,
开始指向了佛法大门,比如: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薛定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约瑟福逊(J.Josephson)、著名物理学家玻姆(Bohm)、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等。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法,牛教授毕其心血撰写有《易经系统观》、
《内经生态观》、《道德经自然观》、《华严经真空观》等著作。
西方知名学者、美国Colgate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曼斯菲尔德(V.Mansfield)”教授,
曾发表多篇文章阐述佛教的中观哲学和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曼斯菲尔德教授不但是一位现代物理学专家,还担任佛教和容格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并且有多年的佛法禅修实践。他在《佛教和量子力学——对话的开始》一文中指出,
佛教文化的视点对于西方文化能起到一种很好的补充和纠偏作用,
如果西方的科学家对于佛教的哲学思想有深入的理解,
那么物理学探索中出现的 一些错误就可以避免;
如果佛教的“空性原理”(principle of emptiness)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将会大大有益于科学事业。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参加香港“世纪大讲堂”的问答演讲,其中,他认为“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
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这句话,
是没有问题的,并解释说:“物理学确实是建筑在非常美的结构上的,
那么你底下就发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个美的结构?
这些美的结构使得你了解了以后,觉得很难是偶然的,
这个结构越准确、越妙,就越不偶然,为什么有这个呢?
这个,我想是科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疑心也是哲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是不是宗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我想要看你问谁,有的人认为宗教也不能解决,
可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认为宗教是可以解决的。
”科学家哲学家在研究终极问题时,常常都会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
“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
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质和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
”物质、空间和时间,在佛经中称为“相”,物质和它所存在的时空,统称为“相”,
就是“宇宙万相”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教导人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 妄。
”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开始契合释迦牟尼佛三千多年前所教导的科学真理——
“物质和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爱因斯坦曾说:“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
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
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
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
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英文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现代物理学、天文学、心理学、生命学、科学、哲学等的发展,
都不断地在验证三千多年前那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者、宇宙中最高的智者——
释迦牟尼佛——的 真理教导!所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心理学家、
人体生命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等,都在学习佛法,从佛法中获得启迪。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人能够开始理解古代人们所不能理解的高深佛法。
佛法中有很多现象是现前阶段的人类科学所不能解释的,
比如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圆寂后,留下了很多的舍利,美丽神奇,千年不坏,
科学暂时很难解释这种现象——
三千多年前的一个人的身体,怎么会呈现如此的状态?
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佛指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的手指舍利,有如玉一般,
被装在八重宝函中。 八重宝函是唐懿宗赐赠的,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
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
发掘专家的手刚一接触到“佛指舍 利”,就有一阵电流般的感觉,发麻发热。
1994年11月至1995年2月,在泰国国王和高僧的恭敬请求下,
“佛指舍利”被迎请到泰国,泰国总理带领数百名泰国高官到机场恭迎并虔诚瞻礼。
供奉时间共85天,期间,从皇室宗亲到黎民百姓,无不至诚礼敬,
二百二十多万人轮流朝拜。
2005年11月11日,“佛 指舍利”被迎请至韩国首都首尔和釜山,进行为期40天的供奉;
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于台湾进行37天的供奉,330余万人的瞻礼膜 拜;
2004年5月25日至6月4日,于香港供奉,上百万香港信众顶礼朝拜。
2008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队专家又发掘出了“佛顶骨舍利”,
相继被各地政府和人民迎请、礼拜。想看一看佛舍利的人,
可以网上搜索图片“佛指舍利”或“佛顶骨舍利”,即可看到。
除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外,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有很多金刚肉身菩萨,
比如,广东南华寺供奉着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千年不坏的肉身
(笔者的同学和朋友都去礼拜过),还有明代高僧“憨山大师”的不坏肉身;
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供奉着十几尊肉身菩萨,
其中“金乔觉菩萨”被誉为是地藏王菩萨的人间化身;
台湾弥勒内院供奉着近代高僧“慈航法师”的金刚肉 身……
在西藏,有的高僧会留下不坏的金刚肉身,也有很多高僧圆寂后,
身体会化成光而不断变小,最后可能只留下很小的身体,或者只留下指甲、
头发什么的,或者什么都不留下。
这是通过修行而将肉体物质转变成能量光的极好事例,
是“质能互变”科学在生命体上的极好证明。
西藏佛法中著名的“莲花生大师”,直接以虹光身飞走;
近代的西藏高僧“贡嘎上师”圆寂后,肉身化成光而变得很小;
第一世“卡卢仁波切”圆寂后留下金刚不坏肉身;
“班禅大师”的肉身舍利……
内陆的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圆寂后留下很多五色舍利;
台湾密宗高僧“章嘉大师”圆寂后留下百千舍利;
广钦老和尚、悟道大和尚、宣化上人、本焕老法师、元音老人、 黄念祖老居士等
都留下很多舍利……以上所提到的高僧大德的舍利和不坏肉身,
有些直接可以在网上进行图片搜索。
除了“舍利”现象以外,人类科学发展的当前阶段,对佛法中的“神通力”现象,
暂时也还研究不足,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但很多真正有科学态度、不先入为主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家,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教授,
博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
台湾大学电机系、电子所固态组、电机所医工组的教授,
他以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科学实验验证了人的特异功能现象。
网上搜索视频“人体身心灵科学 李嗣涔”,就能看到李教授的科学实验讲座了。
我们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老人,也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大力推动者。
钱老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钱老对神通现象,也经历了由最初的不相信,
到后来的亲身经历而完全相信,并大力推动“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钱老在晚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中,
以完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和“人体特异功能”。
他们在科学检验室中,对有特异功能的人进行各种严密的科学检验和 研究。
钱老在《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中说道:“今天,人体科学学会首届理事会
召开第四次会议,同时,我们的合刊《中国人体科学》也创刊了,
可以说我 们中国人体科学学会迈入了一个新的工作阶段……
现在,我就用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一观点,谈谈我对人体科学
和人体科学学会工作的认识……我个人 有今天这样的认识,
就要感谢人体特异功能给予的启发。
所以,在座搞人体特异功能工作的同志们是有很大贡献的,有丰功伟绩,
一定会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个里程碑载入史册!”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钱学森老人有着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
当他亲眼看到了特异功能现象,
而当今的科学理论又暂时不能解释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时,
钱老内心中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自然驱使着他开始“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钱老研究了很多有关于人体学、心理学、神经学、
中医、气功、道教、佛教等知识,
并勉励人们破除万难,在前途无限的“人体生命科学”领域获得科学研究的突破。
在1982年10月 召开的“人体科学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钱老深切地说道:
“我想真正吸引着我们沿这条曲折而又艰险道路去探索的是:
这可能导致一场21世纪的新的科学革命,也许是比20世纪初的量子力学、
相对论更大的科学革命!”
科学的发展,虽然在不断地验证着高深的佛法智慧,
但人类现阶段的科学探索成果,
还远远不能完全揭示出宇宙生命的终极科学真理——佛法。
佛法的博大精深,是人脑所没有办法思维想象的,
举一个数学上的数量概念来说一说博大佛法的不可思议!
这一定是数学家们所感兴趣的。
佛在《华严经·卷第四十五》中讲了一些佛法数学的数量概念。
佛法的一个数量单位叫“洛叉”,1洛叉就是10万,“100洛叉”是“一俱胝”,也就是1千万。
佛在“俱胝”后还列了122个数量单位, 每一个数量单位都是前一个数量单位的平方,
比如:1俱胝×1俱胝=1阿庾多(即1千万的平方),就这样连续平方122次,
得出122个数量单位。数学家们可以计算一下,最后一个数量单位,在1后有多少个0。
第45个数量单位,在1后面跟着“246290604621824”个0
(可以略为简化来思维一下, 约“246万亿”个0);
最后的第122个数量单位是多少个0呢?
有人形容了一下,如果一个正常的地球人,以每秒钟写一个0的速度计算,
写完这个数量单位的0,大约费时“1200亿亿亿”年;
如果将这一数字用纸写下来,装订成书,普通A4纸每页4克计,
每页纸上写1000个0,那么写完这些0所用纸的总质量约是74.8个太阳的质量总和,
或者约相当于“2460万”个地球的质量。



( 文載錄自 "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 Http://blog.sina.com.cn/hobbyle )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吟詩的禪者

王维:吟诗的禅者(图)

2013年01月10日 11:46  中国佛教网 微博 我有话说
王维:吟诗的禅者唐代田园派诗人王维
文/王维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其高祖王儒贤至王维这一代,

均为朝廷命官。其父官终汾州司马,其母崔氏,亦为博陵以礼法相尚的大家。

王维全家都崇信佛教,素食戒杀。

他的母亲崔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王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佛修行,

并依止一代高僧大照普寂禅师三十多年,

一生 “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事母至孝,据《旧唐书•王维传》载:“事母崔氏以孝闻,……

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多次出现在王维诗歌中的幽静美丽的蓝田辋川别业,

就是他为方便母亲学佛修行而购置营建的。
  
       他的名“维”与字“摩诘”,正是出自一部著名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

此经中的主人公维摩诘居士,是一位修证非常高的在家大菩萨。

维摩诘智慧超群,博学多才,辩才无碍,德行高妙,出生尊贵而不染世尘,

常以其智慧善巧方便游化世间,是一位理想的大乘菩萨道行者,

深得释迦牟尼佛和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 菩萨的赞叹。王维如此取名字的原因,

也是为了表示对这位在家大菩萨的敬慕和效学之心。
  
       王维曾在禅宗南宗高僧道光禅师座下受学禅宗顿悟之旨十年,后来又拜禅宗

六祖慧能大师的高足荷泽神会禅师为师。据《神会语录》载,

王维曾求教神会 大师修养心性和求解脱之事,与神会大师语经数日,反复参究,

深服其旨,赞叹神会大师修证境界不可思议。

后来王维受神会大师之嘱作《六祖能禅师碑铭》,

全文充溢着对六祖慧能大师的崇仰之情:

“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

谈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重迹,百越稽首。”

 “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王维不但深谙佛理,而且坚持比较严格和正统的佛教实修,道德品质很高贵洁静。

他的早年诗作中就曾写有:“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柳色春山 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隐居之时,他常与一些志趣相投的高僧和居士一起探讨佛法和共同禅修,

如诗《山中寄诸弟妹》云:“山中多法侣, 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

唯应见白云。”诗《蓝田山石门精舍》云:“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 衣,山月映石壁。”
  
       他对佛教超脱世染和励节苦行的精神深表敬仰并身体力行。

如诗《期游方丈寺》云:“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

“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诗 《投道一师兰若宿》: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云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露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留暂宿,服事将穷年。” 等等。
  
       王维很喜欢清净,且终生素食。如其诗所云:“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

“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王维大约三 十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就过世了,没有子嗣,王维也没有再结婚: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这在当官的往往三妻四妾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他晚年的时候,更是潜心于佛教修持。虽官至尚书右丞的高位,

仍然过的是一种半官半隐,身在家而心出家的清修生活:

“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他还曾上表给皇帝,愿把自己钟爱的辋川山庄施作佛寺,

供一些高僧“精勤禅诵,斋戒住持”。

同时也为亡母广积福德,以表孝道。他喜行慈善之道,有利济苍生之志,

多次周济穷苦,布施粥饭。王维临终之 时,正念分明,从容而逝: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励朋友

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可见他平素修持的功力深厚,过于常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长年的禅修和素食,也使他自己身心欣悦润泽:“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王维的名诗《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去深山 怀抱中的香积寺参访。

山间的石径幽静无人,只有诗人在闲适地走向寺院。路旁的古木苍翠遒劲,参天蔽日,

杳远的群山深处隐隐传来的古寺钟声,在山林间萦绕回荡;

香积寺还在数里之外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涧壑中的清溪泉水萦绕曲折,

在山石间清泠作响,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青松上,更增其苍郁清凉。

身心清净愉悦的诗人仿佛已融入了山间的美景。日暮时分,终于到达了香积寺。

诗人在此寂静禅修,制服自己内心的贪嗔痴三毒,

心境的安详宁静就如同寺前澄澈明净的碧潭。
  
       王维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白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中年时颇为 喜欢禅修之道,晚年时就在终南山隐居修行。

兴致来的时候,他常会独自在山野间悠闲地游赏美景。

恬淡清净的诗人,以其慧心灵性,常能领悟到风光旖旎的大自然 的无穷机趣。

不知不觉间,诗人来到了流水的尽头,

于是随缘安坐,欣赏峰壑间正在飘浮升起的白云。

偶然遇见了一位隐修于林间的高士,则谈笑风,乐而忘返。

全篇洋溢着随缘任运、自由洒脱、无忧无虑的禅悦之乐,

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

与《金刚经》中所言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妙契之处,为深蕴禅理的千古佳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有很多诗歌虽通篇未明显提及佛理,但全诗盈溢着禅意。

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松风明月,幽谷鸟鸣,溪涧清流……

在多才多艺、灵气炳焕的诗人笔 下,是那么生机盎然而又空灵静谧,

于悠然忘机之际,显现出一派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禅悦之境。

如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寂静无人的山里,芙蓉花在枝头纷纷绽花吐蕊,如烂漫的红霞一般艳丽。

寂静的山涧里杳无人迹,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来欣赏它们的生命存在和美丽。

它们仍是那么自然自在地静静开放,又默默地凋落,来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

没有怒放的欣喜,也没有凋零的悲哀,一切随缘任运。

这也正是诗人清寂 自在的禅心的写照。

明朝人胡应麟赞美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王维用自己清净无染的禅心,静默观照大自然的生息变化,

在诗中凝炼出一片永恒的静谧。如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寂的山林中见不到人的踪迹,

偶尔传来的人语声更增添了山间的寂静。

落日的余晖返照在幽深的树林中,枝叶间夕阳斑驳的光影映落在亘古的青苔上。

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南风轻拂、花草盈野的春天的夜晚,身心闲净的诗人在空寂的山中,

静静地观赏悄然飘落的桂花。

正当此时,一轮晶莹皎洁的圆月在深蓝的天幕中缓缓地升起。

清澈如水的月光仿佛惊动了山涧里沉睡的小鸟,春山夜月的美丽景色,

使鸟儿们也不由得时而婉转地歌唱赞美。

而它们不时的啁啾鳴,使寂寂春山更显静谧。

如《维摩诘经•佛国品》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从诗中 展现的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境,不难体悟出诗人身心的宁静与淡泊。
  
       在清净的禅者觉悟的心目中,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都是在演说本来寂静清明,无生无灭的妙理。

诗人以一 颗清明自在、随缘任运的禅心,体味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人生景象,

禅悦之情常流于字里行间。如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翠竹林里,清闲自在地时而弹奏古琴,时而长啸。

竹林深幽,世俗人并不知晓,只有天上那轮清澈皎洁的明月,

与我清净明洁的心灵相知相照。

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彩霞一般娇艳的桃花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吐蕾绽放,

嫩绿的依依杨柳在清晨的迷蒙烟云中轻轻飘拂;

庭院里的花树下落英缤纷,家僮尚未打扫;黄莺在花枝上清丽婉转地歌唱,

而山居的禅者仍在静静地安然入眠。诗中生机一片的盈盈春意,

更衬托出 “客犹眠”的空寂与闲适,和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和谐与宁静。
  
       王维用一颗空明清静的禅心来观照大千世界,

在他优美的诗笔下,大自然是这样的清净美妙,一片天机,禅趣洋溢: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 无雨,空翠湿人衣。”“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 柳青青渡水人。”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天高云淡的秋天,清浅的山溪里白石落出,

茂密苍翠的林木中稀疏地点缀着几处红叶,山间本来并没有雨,而山色青翠欲滴,

似乎如细雨湿衣般染绿了山中行人的衣裳。

丛丛簇簇盛开的野花如绣似锦,布谷鸟不时的鸣啼更增添了山中的幽静。

夕阳将要落山了,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在绚丽的晚霞中追逐着自己的友伴。

连绵千里的峰壑中处处古木参天,群山中时时可听闻杜鹃鸟美妙的歌声。

深山里飘洒了一夜的濛濛烟雨后,濯枝润叶的林木丛中仿佛悬挂着百道流泉。

月明之夜,如水的月光照拂着苍翠的松林,清澈的山泉水在涧石上潺潺流动。

诗人在碧波潋滟的湖面泛舟,夹岸落花寂寂,绿柳依依,山鸟鸣啼,

回首相望,但见不尽的悠悠青山和 峰峦间飘浮的白云在自如地舒卷。

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寂静和清明,天地万物任运自然的显现,

在诗人看来无不是在演说着缘起生灭、本自空寂的清净妙法。



(轉載此文與朋友們分享)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Aujourd'hui, le monde est mort



以 " 今日, 世界已毀. '' 為題的創作與資訊

在巴黎16區的 Palais de Chaillot 內的東京宮展出.

 ( 左為現代美術館, 右為東京宮 - 因1937年為主辦

國際工藝博覽會而建, 當時位於東京大道

而命名為東京宮, 專為展覽現代藝術.)

引發大眾熱烈關注.


踏入一間間不同時空, 

感受到的肅穆, 感傷氣氛是同樣凝重的.


歷史悲劇的回顧,

航太探險, 高科技發展的現況...

還有許多今日人文, 政治, 經濟, 社會的沉淪, 

破壞生態, 環境污染, 

浮華世界倫理道德的墮落表象.

一幕幕沉重地泣訴, 令偌大的東京宮顯得格外灰暗孤寂.


是否必需經歷災難, 浴火,

我們才能深刻反省, 尋求重生?

只怕為時已晚.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台灣水果

金橘
柿子
火龍果

桂圓

釋迦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美味水果出產,

有水果王國之譽稱.

有些水果真的是台灣僅有的特產.

金橘, 柿子, 火龍果, 桂圓, 釋迦...

是我最喜愛的水果.


從小飲食清淡,

稍稍吃了油炸的食物, 媽媽就會買金橘給我潤喉.

金橘雖小, 酸甜嗆味卻異常厚重.


柿子在法國不常有,

以前爸總會提醒來法開會的弟弟帶許多柿子乾為我解饞.


火龍果是我近年來 - 後知後覺, 才發現最清淡素雅的水果.


桂圓在西洋可謂稀世珍品. 很少見.  可惜有些人也不懂得吃.


認識釋迦是高一時, 有位熱心男生送的一個奇特東西, 

說是好吃的水果.

當時瞪著它, 不知何方神聖,

結果還得經他人示範才知如何食用.


看到這些水果, 不免想起已經好遙遠的往事.

也懷念在故鄉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