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學佛

 
斷「貪嗔痴慢疑」五毒
需斷惡修善 - 守戒律
(修十善業是最基本戒律)
在家 - 守五戒修十善業。
出家 - 守沙彌律儀。
斷惡修善
是完全的自性流露。


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相應。
「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聖賢所言值得我們品味深思。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正能量 - 負能量


盈珍攝影

人生在世所作所為
對自己,對他人都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的起心動念和行為舉止
會感召不同能量。
慈悲喜捨,愛心,布施⋯
自然有天堂意念,
能產生正能量,幸福感。

反之,不良的生活習性與作為
必然感召煩惱不安,
吸引負能量 ,
影響身心健康 !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萬物皆有靈


盈珍攝影

其實動物都有靈性,
只要我們有慈悲心,
不傷害眾生,
眾生能感受,
至誠心是可以溝通的.

記得多年前家中廚房門邊
的地磚空隙跑出
一群螞蟻排列行走著.
我擔心會踏到牠們,
只好和牠們商量
拜託牠們不要在那兒活動.
結果次日至今
再也沒有牠們的足跡了.

另外一次,
是有隻巨型蚊
由窗外飛入吾家而驚慌亂闖,
我試著拿了一片竹子
請牠站在上面以便送牠到窗外.
靜候片刻,牠真的慢慢降落在竹片上,
我輕輕移向窗口時
牠就翩然飛走了.
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都只是巧合,
然而 - 萬物皆有靈
無庸置疑.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茹素


盈珍攝影

動物與植物的不同在於 -
動物是有情眾生
能感受生老病死之痛,
有情識 - 喜,怒,哀,樂,分別,執著,
嗔恨的眾生。

植物是無情眾生,
雖有觸覺,
然而沒有分別,執著,
嗔恨的情緒。

吾人茹素是不忍食眾生肉
但必須進食以維持身體所需
的無奈之事。
所以我們在吃素時
要感恩植物的供養。
更要斷惡修善。
修行的功德
其中也有植物犧牲奉獻的成就。


(淨空法師學佛答問筆記摘要)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如何尋回最初始的真心本性?


盈珍攝影 - Ying Chen Photography 

身體並非「我」

(初始的自性才是「我」)。

我們生生世世不知換了多少身體 

(就如換衣服般)

身體還在時盡其用以

修善消業。

不在時就捨下放下。


身體的衰老是自然現象 -

凡物質皆有生有滅。

我們保養身體是為健康生活,

過於注重美容,

時時又要供養著我們的身體

錦衣玉食,

是在造貪嗔痴慢惡業。

屬於物質的都是有生有滅,

唯有最初始的真心本性(自性)

才是真正的我,永恆不滅。

 

我們如何在顛倒迷失中

尋回真正初始的心(純淨的心)?

必須斷惡修善,看開,放下。


由守戒生定力得真正的智慧( 戒、定、慧 )

真心本性初始的自性將現前。

The body is not "I"

( original initial nature is "I" 


How many times we have changed 

our bodies ?

( Like changing clothes )


Do your best when your body 

is still alive.

Cultivate and eliminate karma.

Give up and put it down when you are away.


Ageing of the body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

All matter has birth and death.

We take care of our bodies for a healthy life.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beauty

and support our bodies all the time,

it is to create greed and bad karma.

What belongs to matter 

will be born and destroyed.

Only the most initial true nature 

is the real me, eternal.


How do we find the real initial heart 

when we are lost ?

We must stop evil deeds,

practice the good,

with open mind and let go of all grudges.


Gaining true wisdom 

by observing precepts and developing concentration,

then original true nature will present.




最初始的真心本性


我們帶著宿世所造的業力來此世間。
牙牙學語之初
就知道「我」這個字語 -
我要這個,我要那個⋯
這種我執令自己失去自我,
失去最初始的真心本性。
此最初始的真心本性
才是真正的我(自性)

靈魂(神識)並非「我」,
因為靈魂還有迷,顛倒迷惑。
有妄想分別執著。

自性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是清淨無染。

自性是我們原本初始具足的,
因貪嗔痴顛倒迷惑而喪失。
唯有由修持戒定慧
(持戒生定得智慧)
中才可能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