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淨空法師法語續編,
當時懷著研究哲學的心情...
然而, 由淨空法師開示
當時懷著研究哲學的心情...
然而, 由淨空法師開示
瞭解佛法並非哲學 :
<< 哲學都是二元的, 有能有所,
佛法沒有能所! 能所不二,
<< 哲學都是二元的, 有能有所,
佛法沒有能所! 能所不二,
這是中外哲學所沒有的,
所以它不是哲學, 哲學有能有所,
所以它不是哲學, 哲學有能有所,
有能覺, 有所覺,
這些都是屬於哲學的範圍,
而佛法講能覺與所覺是一不是二,
這些都是屬於哲學的範圍,
而佛法講能覺與所覺是一不是二,
是很難理解的,
這個道理在佛教唯識經論中
這個道理在佛教唯識經論中
講的非常透徹,
它講的三細相, 無明不覺生三細,
它講的三細相, 無明不覺生三細,
其中第一個是無明業相,
無明就是動, 這一動就有能見相,
無明就是動, 這一動就有能見相,
經中叫做見分,
由能見相變現出來的所見就是相分,
見相同源, 是同一個本体,
由能見相變現出來的所見就是相分,
見相同源, 是同一個本体,
所以它是一, 不是二,
這些就不在晢學範圍之內,
講的很有道理, 是佛教的一個特質,
所以佛教是佛陀智覺宇宙人生的教育, 我們每一個人,
不管信仰任何宗教, 都應該學佛,
因為它是智慧覺悟的教育,
這些就不在晢學範圍之內,
講的很有道理, 是佛教的一個特質,
所以佛教是佛陀智覺宇宙人生的教育, 我們每一個人,
不管信仰任何宗教, 都應該學佛,
因為它是智慧覺悟的教育,
一定要認真地去學習與研究. >>
學佛之初常望佛書興歎,
學佛之初常望佛書興歎,
讀經書也不夠專注,
懵懵懂懂過了幾年.
直到有機會觀看101衛視淨空法師講經說法詮釋非常詳盡,
讓我在初學時困難障礙的途中
懵懵懂懂過了幾年.
直到有機會觀看101衛視淨空法師講經說法詮釋非常詳盡,
讓我在初學時困難障礙的途中
找到了明燈.
由於一次放生因緣, 令我頓然覺悟,
由於一次放生因緣, 令我頓然覺悟,
從此茹素.
奇妙的是此後念佛讀經能平心靜氣,
奇妙的是此後念佛讀經能平心靜氣,
感受到靈性的增長提升.
認識佛法, 修行學佛,
認識佛法, 修行學佛,
是一種殊勝的因緣.
在佛陀, 法師的教導中, 我瞭解到
在佛陀, 法師的教導中, 我瞭解到
生命的真諦,
感受到慈悲的法喜.
慚愧的是修學依然不夠精進,
感受到慈悲的法喜.
慚愧的是修學依然不夠精進,
時而怠惰,
也會羨慕朋友能遠離世俗到深山靜處培養清淨心...
然而,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修行道場?
處於亂世更要謹言慎行, 不受迷惑,
也會羨慕朋友能遠離世俗到深山靜處培養清淨心...
然而,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修行道場?
處於亂世更要謹言慎行, 不受迷惑,
不退轉道心,
放下妄想, 卻除我執, 煩惱, 習氣,
以純真的心修學, 增長智慧, 守戒行善,
得清淨, 菩提心, 自行化他.
期勉自己努力用功修學佛法,
每天早晚恭敬禮拜佛
( 放下我執, 傲慢, 以感恩清淨心禮佛 )
再懺悔改過,
發願祈求時日將至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我至佛國淨土.
也為眾生親友祈福.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迴向一切眾生與宿世今生的冤親債主, 還有我們關心的親友.
平日也利用空閒唸心經或 "南無觀世音菩薩" 迴向一切眾生,
發送利益眾生的的慈悲心.
念佛讀經要發自真誠心,
放下妄想, 卻除我執, 煩惱, 習氣,
以純真的心修學, 增長智慧, 守戒行善,
得清淨, 菩提心, 自行化他.
期勉自己努力用功修學佛法,
每天早晚恭敬禮拜佛
( 放下我執, 傲慢, 以感恩清淨心禮佛 )
再懺悔改過,
發願祈求時日將至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我至佛國淨土.
也為眾生親友祈福.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迴向一切眾生與宿世今生的冤親債主, 還有我們關心的親友.
平日也利用空閒唸心經或 "南無觀世音菩薩" 迴向一切眾生,
發送利益眾生的的慈悲心.
念佛讀經要發自真誠心,
不要因勉強而成為法執.
要實踐四維八德, - 禮, 義, 廉, 恥,
忠, 孝, 仁, 愛, 信, 義, 和, 平.
這是做人的本份,
要實踐四維八德, - 禮, 義, 廉, 恥,
忠, 孝, 仁, 愛, 信, 義, 和, 平.
這是做人的本份,
也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心,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靜下心,
善用時刻念佛.
存好心, 做好人, 度眾生,
存好心, 做好人, 度眾生,
是佛弟子的生活態度,
也是我們應有的願力.
同時要時時觀照反省, 懺悔, 感恩,
以清淨, 真誠, 慈悲心修善業.
這些年來修學佛法, 念佛茹素,
也是我們應有的願力.
同時要時時觀照反省, 懺悔, 感恩,
以清淨, 真誠, 慈悲心修善業.
這些年來修學佛法, 念佛茹素,
心繫眾生...
讓我法喜充滿,
誠如淨空法師曾說 :
讓我法喜充滿,
誠如淨空法師曾說 :
修學佛法是人生至高享受.
願我淺薄的學佛心得能與朋友們
願我淺薄的學佛心得能與朋友們
分享, 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