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心靈的清淨



佛經上把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分為

『清淨的造作』(淨業)與『污染的造作』(染業)兩種.

『善念』, 『惡念』和『無善無惡的念頭』

通通是屬於 『污染的造作』


『心不動念』, 『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別心』(離念靈知),

『行善而不執著善相』才是『清淨的造作』.

換句話說, 清淨的造作超越了善惡的對待.

真正的清淨超越染淨的對待.

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惡的對待.

這超越對待的善, 我們姑且叫它『清淨』.

為什麼要超越善惡呢?

因為造惡的苦固然不好,

造善執著我在行善也有許多煩惱,

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

這些名相的干擾.

再者, 行善雖然將來有福報,

可是當這些福報來的時候,

一個人難免被福報『樂』昏了頭,

以致於物質享受太過份, 起了驕傲心,

忘記再繼續種善因, 大吃大喝種其他惡業.......

人一種了惡業就會墮落.

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貴的人形容為『三世怨』.

今生行善求富貴,

來生有錢沒智慧.

有錢沒智慧就會造惡業.

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窮苦了.

這樣打轉總不是辦法吧!

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行善而不希望回報,

甚至不執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

行善不執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 才有眼光.



總括一句話 :『心地清淨才是最大的福氣.

行善不執善相才是絕對的淨業,

謹此摘錄陳柏達居士的著作

<<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

第四章的第二節 – 心地的清淨與污染

部份內容與大家分享.



我們行善時有私心與企求是染善,

染善心裡有煩惱, 功德福報少.

淨善心裡沒有煩惱執著, 功德福報大.

修善業發自慈悲心,

只為眾生, 利他,

沒有私心與目的,

是淨善, 是真行善,

心靈也才能獲得真正的清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