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海賢老法師
112年住世期間
慈悲,忍辱,儉樸,
辛勞耕作供養僧眾,
持戒苦修。
老法師
「以戒為師, 以苦為修。」
坐臥起行,一聲佛號念到底,
自在往生。
印證了淨土持名念佛法門的殊勝。
海賢老法師的住世表法 -
純真純淨純善的德行,
值得我們敬仰學習。
淨空法師( 摘録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
第638集 , 2014年2月28日講於香港 ):
「 海賢老和尚是末法修行證果最好的榜樣
我們現在說話,前年,河南南陽這一帶來佛寺的,
一位一百一十二歲海賢法師,這在大陸上都知道。
一百一十二歲,在近代年歲最高的一位。
這個人怎麼樣?
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出生在佛教家庭,父母都學佛,
很有善根,二十出頭就發心出家了。
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沒有學過經教,一生都是住在小廟,就是一句佛 號。
看他的樣子,他確實非常像一個農民,
每一天在稻田裡面工作。
因為小廟都在鄉下,鄉下荒地很多,他開墾。
他 種糧食、種蔬菜,自給自足,
九十年如一日,沒有改變;
一生沒有做過經忏佛事、沒有做過法會,
他只知道自己天天做苦工,不妨礙念這句佛號,
做工作佛號不間斷。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九十年,
一百一十二歲往生。
預知時至。往生的前一天還在田裡干活,到天黑了,
有一些人看老人家年歲太大了,還在這麼辛苦干活。
請他休息吧!他告訴別人:明天我就不干了。
別人聽了也沒有會到這個意思,這意思是雙關語。
他明天走了,他往生了。
真的不干了,放下了,多自在!
一 生沒有人照顧他,自己照顧自己,
他一天吃一餐飯,自己燒飯。
告訴別人:一生吃的是苦、穿的是補
(穿的衣服都是補丁)。
告訴人他一生是“以戒為師,以苦為 師”。
人家問他身體為什麼那麼好,你怎麼保養的?
持戒!告訴人持戒、吃苦。
我看到他的一生行誼,非常佩服!
我認為這是我們末法,
釋迦牟尼佛往後末法九千年 修行、證果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果)最好的榜樣。
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前所說的,
阿難尊者祈請的:佛在世,我們以佛為師;
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老師?
佛說了這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一個修行 人真正想出離六道輪回,
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做不到,
你不可能超越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不是那麼容易出去的,
只要有絲毫留戀、有絲毫分別、執著就去不了;
一定要徹底放下。
現在這個時代善知識沒有了、找不到了。
像海賢這樣的人,是大善知識!
但是他活在世間你看不出,
你不知道他是善知識,你認為他很愚癡,
他什麼都不知道,
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真善知識!真善知識就是這個樣子。
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
老師就給我講過幾次。告訴我有些寺廟裡頭
會看到這些鄉下念佛人阿公、阿婆,
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念一句阿彌陀佛。
但是你細心觀察,他非常此慈祥、慈悲,
你跟他說什麼話,他會跟你點頭、跟你笑,
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
好像他什麼話都不會講,就會講這句話。
李老師說這種人決定不能夠輕慢,
他說他們念佛是決定能往生,
而且品位會很高,為什麼?
《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他是不折不扣的做到了。
他說我們這些人不如他。
李老師自己說:我很想學他們,學不像!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些人裡頭有沒有“一心不亂”的?肯定有。
有沒有得“三昧”的? 肯定有。
他們不現神通,他們不要名聞利養,
就做一個老老實實這個樣子跟你看。
你要想成佛,你要想往生,你要想得三昧,
就用他這方法。
住的這個小廟,那個小廟沒有我們這個房子大。
他有這樣殊勝的成就,
為別人所羨慕的就是年歲大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
自己每天還到田裡 面去工作;
種的一些果木樹,他爬到樹上面去摘果實。
一百一十二歲的人,不是年輕,
年輕人干的事情,他一樣照干。
所以別人看到他,羨慕他的身體健康:
為什麼 不生病、這麼健壯?其他的不知道。
這種人是今天真正大善知識,
所謂大智若愚,是這樣的人。
看起來好像是愚癡,真有智慧、真有定功,
他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
雖然說什麼都不知道,
實際上他什麼都清楚、什麼都明白,
只是不說而已。
海賢老和尚贊歎《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
第二天老和尚就自在往生了
所以這一行這幾句話,確確實實是十方如來的本心、
十方如來的心意。
就是勸導我們真心、真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一時和盤托出,教化眾生說盡了。
【解】此品中“福慧始聞”、“微妙法”、“救世行”。
這幾句重要的話。
沒有福、沒有慧,你聽不到這部經典,你也遇不到;
遇到這部經典、能聽到,你過去生中曾經修福、修慧,
而且修的是大福、大智慧,不是普通的福慧。
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遇到了,
得諸佛如來的加持,
所以你一接觸到生歡喜心,
一接觸到,你能聽得懂,你能相信,
你能夠發願求生淨土,
你能夠 一向專念,不簡單、不容易!
這個法是微妙法,微妙到極處,微妙之中的微妙。
“救世行”,念這句佛號就能拯救地球,
就能救護一切眾生,全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佛法說的平等
盈珍攝影
華嚴經講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得證得.
(差別在於每個人所造的業報不同.)
本性相同, 習性不一樣.
如果習性斷掉,
本性完全露出, 那就佛佛道同, 真的平等.
也是佛法說的平等.
不平等是因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
把我們自性裡的智慧德相蓋住了, 不起作用.
起作用的不是性德, 是修德.
性德是平等, 但是修得就不平等.
各人修的不同, 有修善業, 有造惡業.
凡修的都是習性.
習性不一樣就不平等.
將妄想, 分別, 執著放下就成佛了,
那就是真平等.
在六道中並沒有真平等,
以分別執著輕重與所造業報而有差別.
(六道業因 :
六道, 包括地獄, 餓鬼, 畜生, 人, 阿修羅, 天.
六道,實際僅有五道. 阿修羅於其他各道均有,
瞋恚, 傲慢, 嫉妒者均屬之.
於六道中所立的修羅道, 專指天阿修羅。
六道業因雖極複雜,
但最主要, 天是十善業道, 人是五戒。
過去生中修五戒, 五常.
儒家所說仁、義、禮、智、信五常,
與五戒的精神相同, 具此「人格」者,
則於六道中取得人道資格.
生天資格為十善、四禪八定、四無量心.
天有二十八層, 下六層為欲界天, 以十善為主.
四禪天、四空天是以禪定與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為主.
餓鬼道的業因是慳貪,
畜生道是愚痴, 不能明辨是非, 善惡, 利害.
地獄道的主因是瞋恚.
修羅眾生, 瞋慧傲慢之心特重.
除地獄眾生瞋, 慢本重,
餓鬼, 畜生, 人, 天均各有修羅習氣之眾生。
人間有畜生, 我們見得到.
天上也有畜生道, 此地專說欲界天, 因色界天已斷五欲.
由此可知, 四王天, 忉利天皆有畜生道.
畜生何等因緣能生天?
應知,若前世講經說法的法師, 未能求生淨土,
而求人天福報,
業障重者只好墮在畜生道.
畜生道能生天, 亦能說法.
以阿賴耶識中, 多生多劫講經說法的習氣猶存,
記憶深刻, 故能說之. 此屬欲界天之畜生。
但西方極樂世界鳥禽說法, 為阿彌陀佛化身, 不在此列.
(以上內容, 根據淨空法師講演,
佛學大辭典, 佛學常見辭彙,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資料整理而成. )
妄想是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當然平等.
起心動念就不平等有差別,
有分別時則差別更大,
再一執著那就遠之遠矣.
( 聽淨空法師講經說法筆記 )
後記:
我們佛弟子要信,願,行 -
深信佛法因果,
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力
(西方淨土是佛弟子的學校淨土。
老師是阿彌彌陀佛。)
身體力行持戒修善業淨業成就佛道。
有始以來至於今日,
每個人的善業惡業皆是自作自受,
當我們苦難時要謙卑反省,
而非憤世嫉俗, 怨天尤人.
因果是絶對公正平等
無庸置疑。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人生之苦
盈珍攝影
佛說人生有八苦: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求不得苦(想要,貪求的得不到)
怨憎會苦(寃家,厭惡的人聚頭)
愛別離苦(親愛,貪愛的人事物不能具足)
五陰熾盛苦 :
五陰即五藴 - 色陰熾盛 : 四大不調,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 :分別執著, 使苦加劇。
想陰熾盛 :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行陰熾盛 :造諸業而受業果報。
識陰盛 :迷惑造業而有生死輪迴之苦。
我們人生雖有諸苦,
但也是有喜有樂的,
然而這些喜樂只是短暫的。
就算是放得下舊的煩惱,
也只是得到暫時的喜樂,
不多時又有新愁湧上心頭⋯
日復一日,
到終老時只能嘆人生苦短,
留下遺憾。
人往往痴愚,
無法在苦難中謙卑修學
而一再顛倒迷惑
自討苦吃。
唯有真正放下分別,執著,妄想,
戒除貪瞋痴三毒。
否則這些惡業會障礙我們修淨業,
心靈永遠無法清淨,
永無止盡的在六道輪迴⋯
多麼辛苦啊!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修行
盈珍攝影
常有人問我為何要修行?
要如何修行?
我樂於分享個人淺見 -
簡而言之,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
或隨波逐流的經歷,
定力不夠就難免受
周遭的人或社會風氣影響。
有緣接觸佛學之後
開始更深刻的思考人為何而來?
又將何去何從?
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不在造業,
而這些業(善業或惡業)
將如影隨行生生世世影響我們。
要修善(修行)或造惡
取決於我們自己。
如何修行?
修行是修正錯誤的
(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
思想行為。
修行的基礎在於真誠,慈悲,
忍辱,廣大心量(寬容),
守戒(不殺生,不偷盜,
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修善業。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而明心見性,找回我們
原有的真心本性。
修行不易,
然而只要有心,
一點一滴累積修善,
寧靜致遠終會水到渠成。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因果
盈珍攝影
我們每天都在造十法界的因 :
念一聲佛號是成佛的因.,
看見眾生可憐, 想要修布施, 這是菩薩因.,
起貪瞋癡是造三惡道因.
所以無量劫來,
我們每個人十法界的因統統都具足.
因要遇到緣才會形成果報,
那一種緣比較強, 那一種因就先成熟,
先受果報.
『因』是過去生所造的, 今生無法改變,
但『緣』卻掌握在我們手中.
今生希望得善報, 不受惡報,
就要斷絕惡緣, 努力加強善緣.
所以成佛, 成菩薩, 或是六道輪迴,
權力都在我們自己,
與佛菩薩, 閻羅王沒有關係,
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是誰定的? 還是自己定,
佛菩薩, 閻羅王沒有能力為我們定.
所以我們希望生活過得幸福快樂,
就要謹慎種善因, 避免造惡業.
不但惡行不可以有,
惡念也不可以有.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中的
每段字句都值得我們深思.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